锂电池激光焊接机的焊接速度与焊接厚度的关系?
在锂电池制造过程中,激光焊接是连接极耳、汇流排、壳体等关键部件的核心工艺。用户在选型或调试锂电池激光焊接机时,常面临一个实际问题:焊接速度与材料厚度之间如何平衡?理解这一关系,有助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,合理设定节拍,避免因参数不当导致虚焊、穿孔或效率低下。

一、基本规律:厚度增加,速度需降低
激光焊接的本质是通过高能量密度光束熔化材料形成焊缝。当材料厚度增大时,所需熔深增加,单位长度焊缝需要的能量也随之上升。在激光功率不变的前提下,必须降低焊接速度,以保证足够的能量输入。例如,0.2 mm厚的铝极耳在1000 W光纤激光器下可实现100 mm/s以上的焊接速度;而焊接1.0 mm厚的铜汇流排时,速度通常需降至30–50 mm/s,否则易出现熔深不足或焊缝不连续。
二、并非线性关系,需综合工艺参数
焊接速度与厚度并非简单反比。实际应用中,还需同步调整激光功率、脉宽、频率、离焦量及保护气体流量。例如,采用摆动焊接技术(wobble welding)可在相同功率下提升对厚板的熔宽与熔深适应性,从而适度提高速度;而连续模式适合中厚板高速焊接,脉冲模式则更适合薄材防烧穿。因此,不能仅凭厚度单一维度判断速度上限。
三、材料类型影响显著
锂电池激光焊接机常处理铝、铜、不锈钢等不同材料。铜的高反射率和高导热性使其比同等厚度的铝更难焊接,往往需要更高功率密度或绿光激光器。这意味着即使厚度相同,铜材的可行焊接速度通常低于铝材。用户在规划产线节拍时,必须区分材料体系,避免“一刀切”设定参数。
四、设备能力决定工艺窗口
并非所有锂电池激光焊接机都能在宽厚度范围内保持高效。高端设备配备动态调焦、实时功率反馈和闭环控制系统,可在不同厚度切换时自动补偿参数,维持稳定焊缝。而低端机型若缺乏这些功能,在处理多规格产品时容易出现质量波动,反而拖慢整体效率。
焊接速度与厚度的关系是动态且多变量耦合的,选择锂电池激光焊接机时,应关注其工艺适应性和参数调节灵活性,而非仅看标称最大速度。只有基于实际材料和产品结构进行科学匹配,才能实现质量与效率的真正平衡。
建议考虑海维激光的锂电池激光焊接机——具备高精度闭环控制系统、多材料工艺数据库及自主动态调焦技术,已在多家头部电池企业稳定运行,兼顾焊接质量与产线节拍需求。


扫一扫添加微信